天福先生,让我再遥遥敬您一杯茶

2017年06月04日

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今天上午仙逝。从友人处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一消息,默坐良久,百感交集。108的茶寿之年,驾鹤西游,于后学,固大恸于大山崩倾,茶业失教;但转念又想,于先生,却仿佛是做了一次意味深长的定格,最后一次讲了讲中国茶的“好”。

天福先生是福州人,是我的乡贤,是我敬仰的大师。90年前,立志要挽福建茶于既倒,东渡日本,辗转台湾,走遍八闽山川的时候,先生就像目睹了周道衰而修《春秋》,杖游列国以求礼仁的孔仲尼,把中国茶的研究、教育和生产作为毕生的事业。30年代初,先生研制成功了918揉茶机,在结束中国茶农世代以脚揉茶的草莽年代的同时,先生借了中国茶所天然孕育的大义与气节点染着那个苦痛、迷茫的岁月,在民族奋争的洪流中奉上了一瓣心香。80年代初,先生带着科研团队终于攻克了乌龙茶“做青”的千年难题,这看似只是某个制茶工艺环节的改良,实则是中国茶生态循环系统的一次重大突破,让无数茶农告别了“靠天吃饭”。先生耄耋、期颐之年,仍不断考察闽地茶园,“让所有人都喝上有机茶”是他常念叨的事。他深深爱着八闽的土地和茶,就像孔子深深眷念他的鲁国一样,“俭清和静”的精神就是这种爱的自然吐露和升华。这一百年茶的历史,每一个片段都注写着先生的笑貌音容,这一百年中国的变迁,每一个瞬间都能见着先生的深情凝望。

照片拍摄于2014年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成立前夕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郭杰专程拜访茶届泰斗张天福老人并邀请天福老人出任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名誉顾问





照片拍摄于2014年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成立前夕

张天福老人对“万里茶道”寄予厚望、欣然接受出任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名誉顾问并亲笔题词“万里茶道 千年友程 张天福 百岁又五”

作为同乡后学的我,与先生有很多次的谋面,也很多次亲炙于先生关于“俭清和静”的教诲。先生有五忘之说,其中一忘就是忘年。所以,他视我为小友,谈中国茶的各种好,谈他八九十年前的峥嵘,谈他对乌龙茶、白茶等品类现今发展的看法,谈对中国茶继承与创新的期望,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期许。每次拜望先生,我都是如坐春风,获益良多。先生为万里茶道题写了“万里茶道,千年友程”的祝语;14年去先生家里拜望时,我提出请先生担任“万里茶道协作体”的名誉顾问,先生亦欣然应允,并打趣说:“这是我出任的最后一个社会职务了”。这一切,至今历历在目,无不凝聚着他对万里茶道工作的认可和期待。今年是先生的108岁茶寿,我们正在筹备7月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第六届张天福茶学研讨会的系列活动事宜,以作为对先生的隆重祝贺与祝福。不期先生今日驾鹤,惋惜至甚,唯有和同事友人继续此项工作,办好此研讨会,权作了对先生的告慰。




照片拍摄于2016年12月25日圣诞节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郭杰与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佺一行陪同张天福老人过圣诞节





照片拍摄于2016年12月25日圣诞节

以张天福老人墨宝制作的茶壶“万里茶道 千年友程”

天福先生去了,掩上了一个时代,但中国茶的发展之路还长,我辈还须秉承先生的风骨与遗志,如先生所愿,俭清和静地走下去。

刚刚结束的张老治丧会议决定,丧事一切从简,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送花圈……天福先生,让我再遥遥敬您一杯茶吧。

(作者:郭杰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万里茶道协作体 中华文化促进会

万里茶道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wanlichadao.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72916号-2